My Documents · 2011/05/11 19

东巴文化(二) – 世界记忆遗产 东巴古籍文献 (东巴经典)

同一个东巴文字不同的东巴则可能念出不同音,就算能认识所有的东巴文字但是也很难看懂东巴经书。因为纳西象形文字本身就不是一种规范的成熟的文字。其二,东巴文字数量比较少并且在记录这种古籍文献的时候它是被当做一种提示性的记忆,即以一部分文字记录很多点内容,所以东巴古籍文献需要凭记忆和文字相结合才能读得懂。一般人即使能够识读1400多个东巴文字,但不一定能把一本东巴经典完整的读完。东巴经典中有很多内容是东巴文没有记录和描述的,只有靠掌握和了解其文化的东巴才能完整的解读。
东巴文化-东巴古籍文献

东巴文这么难懂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代代相传的东巴经书里记载了丰富的内容。虽然它只是东巴教的经书,但却记录了古代纳西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内容涉及历史、天文、地理、神话、音乐、舞蹈等,堪称纳西族的百科全书。约瑟夫洛克将东巴文加以国际音标翻译成《纳西-英语百科辞典》,1963年《纳西-英语百科辞典》在西方出版面世,对扩大东巴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80年代,在丽江坝子一批纳西族文化学者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重新挖掘东巴文化,破译全部东巴经典。这其中有一个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就是和万宝。1979年刚刚恢复工作的和万宝就任丽江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这位在解放前夕毕业于西南联大的纳西族知识分子极为关注东巴经典的翻译抢救工作。1981年他成立了一个东巴文化研究室,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翻译东巴经典。当时东巴经典才刚刚摘掉封建迷信的帽子,许多人还没有转变观念将它从糟粕提升为文化。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再到了80年代,有学问的老东巴越来越少,所以和万宝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万宝确认为这是纳西族文化的精髓必须越早翻译越好。
东巴文化-东巴古籍文献

1981年东巴文化研究室刚刚成立,翻译东巴经典的工作就随即展开。文化大革命后散落民间的东巴经典非常少而且比较零散,这时候要翻译一部东巴经典必须要有一部比较完整的文本作为识读对象。在原丽江县图书收藏有近5000册东巴经典被纳入东巴经典全集选本的范围之内。
东巴文化-东巴古籍文献

与此同时,研究室又请了10位德高望重的老东巴和10几位研究人员担任识读破译工作。当年27岁的和利民(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 研究员)就是1982年分到东巴研究室的,与其他人员不同的是他的奶奶和母亲都出生于东巴世家,按照传统他应当从小就接受东巴文化的熏染,但是当他第一次接触到东巴经却已经上初中了,大概在70年代初期。当时和利民的学校处于一个大队部,有很多没收来寄存的东西。在他的教室后面有一个很大的柜子,里面装满了东巴经书,那些东巴经书有新的,还有年代相当久远的。按照当时和利民的理解,里面画的都是非常漂亮的人物和动物的形象,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东巴文化-东巴古籍文献

现在和利民已经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大东巴了,回忆起当年在研究室翻译东巴经典的辛苦,他依然很有感触。首先第一个问题,很多老东巴是不识汉文不会说汉话的,他们能够读自己的东巴经典但是他们不能翻译成汉语。翻译工作自然就由研究室的研究人员来进行,老东巴对此也无能为力。第二个问题,过去的老东巴是为宗教服务的,对于东巴经书只要读出来就可以了,不用去解释经典的含义,但是对于研究室的研究人员来说必须要翻译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所以这在当时对老东巴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作。

在10位老东巴和20多位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1999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向全世界公开出版了100卷《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每卷收录了10种左右的东巴经典,共计1000册。遗憾的是和万宝没能看到全集的出版,1996年2月,他在为翻译工作奔波了近20年之后不幸病逝。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东巴古籍确定为“世界记忆遗产”,对于和万宝和每一位纳西族学者来说这都是莫大的安慰与荣誉。
东巴文化-东巴古籍文献

手工码字,转载请注明出处。